北京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一直立足国防事业,是中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1951年3月,为建设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担负起为重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工业部将北京机床总厂的第一分厂,调配给学校作实习工厂。指定北京工业学院为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国防院校,由国防科委、重工业部领导。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学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是为国防建设服务。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56年,学校培养出第一批五年制高等兵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1957年学校初步建成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动武器、引信、坦克、雷达等14个常规兵器专业,为迅速培养中国自己的国防建设人才,满足国防生产的需要,起了重大的作用。1958年以后,随着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又建设了一批国防急需的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并培养出大批从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输送到国防科研和工业部门,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上天作了重要贡献。1952年至1957年到1957年为止,学校已建立了6个系,14个兵工专业,全院师生员工达7806人,比1953年增加了2.34倍。新中国第一所兵工高等院校已经起步和发展壮大,屹立在祖国的首都。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领导。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北京理工大学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结构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在专业内涵上,由军工产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的工程科学技术型;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使学校的军工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持和发扬。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1999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开始招收国防生。至今共招收和选拔国防生千余名。在校国防生700余名,分布在10个学院,20多个专业。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和刘华清等出席出席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2000年到2004年科研经费到款情况的统计,连续五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总科研经费都有超过50%来自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军工集团的项目。
北京理工大学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戴文殿:1985年4月至1991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何剑椷:1991年3月至1993年4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柳晓川:1993年4月至1994年12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蒋先进: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孙中国:1996年6月至2002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彦吉:2002年4月至2009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程 琳:2009年5月至现今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