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84年7月上旬,煤炭工业部酝酿在烟台筹建煤炭高等师范教育类学校,拟称“煤炭教师进修学院”、“煤炭教育师范学院”。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也拟迁烟台建立“煤炭经济学院”。后合称“华东煤炭大学”。
1985年12月3日,国家教委批准以山东矿院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在烟台建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1986年9月22日,学校第一批新生举行开学典礼。当年招生107名,设管理、会计两个本科专业班各36名,统计专科专业班35名学生。
1998年9月,学院管理体制正式由中央部委管理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东省地方管理为主。
2002年4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文批复学院,同意与韩国三南贸易株式会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国际商学院。
2003年6月28日,学院举行校名更名揭牌仪式,学院由“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历任院长
历任院长:
张燮伦:1988.05—1993.03;刘炳南:1994.06—1997.09任国煤炭经济学院院长;徐建培:1997.09—1999.08;曲建新:1999.08—2003.12任国煤炭经济学院院长;刘全顺:2003.12—2014.07任山东工商学院院长;谭秀森:2014.07—2018.05;杨同毅:2018.05至现今任山东工商学院院长。
山东工商学院简介
截至2020年1月7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198人,其中专任教师816人,教授122人,博士384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20余人。
截至2020年1月7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9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7门,研究生教育省级优质课程1个。有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培育专业(群),2个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学校建有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各1个,建有校外教学就业实习基地198个。
截至2020年1月7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成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