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2003年,学校成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 2004年,学校成立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年,学校成立法政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社会学民俗学院、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鸿德学院。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 [2013年6月,学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学校教育科学学院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民族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建设单位。2015年6月,学校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EPU)。 2017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免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试点高校。 2019年12月8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正式成立 。
窦伯菊:1983.4-1992.9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曹世明: 1992.9-1998.5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效春: 1998.5-2000.6 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陈中永: 2000.6至至-2006.4 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一江:2006.3-2013.04.12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2013.4.12-2020.02.14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
截至2020年2月14日,学校官网显,现有教职工2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3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1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43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2002年至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45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30人。
截至2020年2月14日,学校官网显,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1677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本专科生6593人,有各类研究生433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905人,各类留学生645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92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3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9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截至2020年2月14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亿余元。馆藏图书250万余册,电子图书170万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