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工学院(luo yang gong xue yuan)校址位于中国河南省西苑路48号,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1958年8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基础上创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建议设置机械、化工、冶金、动力系(专业);9月中旬,冶金系、化工系、机械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70名。1960年6月,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同月,被确定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为河南省重点高等院校。1982年,学校恢复使用洛阳工学院校名。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获得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证。2016年7月,获批成为“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同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南科技大学协议书并颁发牌匾。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10月,被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3年10月20日,牵头成立全国轴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05月16日,洛阳市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学校代码:10298.
据2024年7月2日学校官网显,学校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00多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四青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个一批”人才、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学校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聚焦“四个面向”,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拥有“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平台、河南省新材料和智能装备“龙门实验室”等8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等19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能力和水平,主持获得国家三大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5项,主持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1项,主持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87项。